和式雕金,是日本傳統的金屬雕刻方法,工匠利用木槌敲擊鑿子,使鑿子對金屬表面施加壓力或刪走部分物料並形成鑿紋。和式雕刻已有超過1200年歷史,常用於裝飾日本的寺廟、城堡、武具和工藝品等,伴隨現代化發展而漸漸式微。

原理

和式雕金是指用工匠利用木槌敲擊鑿子,使鑿子對金屬表面施加壓力或刪走部分物料並形成鑿紋。和式鑿子非常精緻和講究,一流的師傅可以擁有上百個形狀大小不同的鑿子,而且他們會自製鑿子以配合不同雕刻形狀。由於鑿刻會於金屬表現留下深度,工匠除了要控制鑿子的位置外,也要控制槌子敲擊的位置和力度,故和式雕刻十分考驗工匠的耐性和穩定性。

歷史

和式雕刻(和彫り),是日本傳統的雕刻方法。和式雕刻可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(794 – 1185)。平安時代前期的日本延續了奈良時期唐朝佛教文化,而到中後期因地方治安動盪,導致末法思想的淨土佛教盛行。於佛教風氣下,人們十分尊敬神佛信仰,工匠利用和式雕刻裝飾不同的器具以提升信仰的莊嚴感,使和式金屬雕刻急速發展。


踏至鎌倉時代(1185 – 1333),日本從神佛時代過度至武士時代。和式雕刻從到神佛的莊嚴表現變為高級武士階級的表現,隨武士的財富累積,武具出現了各種的裝飾,展示出戰爭的儀式感。直至室町時代(1392 – 1573),武具裝飾物越來越繁複及厚重,顯得十分豪華,形成了現代人對武士盔具的主要印象。

近況


直到桃山時代(1573 – 1603),和式雕刻的用途出現轉變,不再只限於裝飾武具。當時實力雄厚的大名,如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開始興建城堡,商業及手工業者為權貴製作不同的建築裝潢,建築和庭院在雕工精緻的裝飾下顯得十分奢華,手工藝變得極為興盛。隨日本平定戰亂並急速發展經濟,江戸時代 (1603 – 1868)的平民也能享受裝飾精美的日常用品,和式雕刻從此流入和百姓家。


時代的巨輪轉動到明治時代(1868 – 1912),日本推行了廢刀令,使和式雕刻不再用於裝飾武具。然而,金屬工匠的技藝並沒有被浪費,他們的技藝能運用於製作不同的工藝品,並在明治政府的指導下把日本工藝推廣至國際。


時至今日,機械化成為生產的主流,手工業者漸漸被淘汰,願意師承傳統和雕師傅的人已少之又少。AbHerï 集結了多位日本和雕職人,結合傳統的和式雕刻技藝及西洋佛羅倫斯的雕刻風格,創造出獨有的「和式洋風」。雕工精緻的戒指不單反映出品牌對品質的承諾,更是願意承傳日本寶貴的工藝文化。

預約會面

請輸入您的詳細資料。
如有任何意見或提問,歡迎與我們聯絡。

*必須填寫